近日,一则关于山东大学停招27个本科专业的消息引发关注,并登上微博热搜。

消息称,2月16日,山东大学发布《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》,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26个,当前在招专业99个,金融工程、公共事业管理、世界史、土木工程等27个专业暂停招生,书法学、包装工程、材料物理等10个专业被撤销,同时,新增工程软件、运动训练2个新专业。
实际上,近年来,高校专业调整的消息时有公布,不足为奇。本次山东大学停招27个专业、撤销10个专业,调整力度之大,也是其受到关注、登上热搜的主要原因。
政策驱动:
专业调整的“顶层设计”
高校专业调整并非偶然,而是政策推动下的必然结果。
2023年,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,明确提出,“到2025年,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”,同时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。与此同时,对于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,或就业率长期低迷的专业,要求予以撤销。
显然,这一改革方案的核心目标是“增优减劣”,即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专业,同时新增一批服务国家战略、产业需求的新兴学科和专业。这为高校专业调整提供了明确的方向,也成为近年来高校“砍”专业的直接动因。
《改革方案》发布后,正式引发高校“调整”专业的热潮,各高校相继对其学科专业进行优化调整。其中,涉及多所985高校。
2024年8月13日,兰州大学教务处发布《关于拟预备案和拟撤销本科专业的公示》,其中提到,2024年学校拟撤销药物制剂、中药学、教育学3个专业。2024年07月,四川大学官网发布《2024年度拟新增本科专业、预备案专业、拟撤销本科专业公示》,拟撤销音乐学、表演、动画、保险学、广播电视学等31个本科专业。同月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通知,宣布撤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、电子商务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。2023年10月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(以下简称“中科大”)于官网发布《关于拟撤销“英语”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》,拟撤销英语、传播学、考古学、通信工程、软件工程、环境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。
……
2024年3月,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,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。其中,电子信息材料、软物质科学与工程、生物育种技术、健康科学与技术、智能视觉工程、足球运动、咖啡科学与工程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。
此次专业增设、撤销、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,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。其中,新增布点1673个、撤销布点1670个,数量基本持平。从学科门类看,工学、教育学、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,工学所涉专业点1322个,占比39%;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持续减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