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汽车内饰设计趋同化的今天,宝马Mini系列的中控屏幕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圆形设计,成为车圈内独树一帜的存在。有人称其为“反工业风的情怀”,也有人质疑它是“为设计牺牲实用”。这款圆形屏幕究竟有何魅力?又为何在方屏当道的市场中坚持自我?
圆形屏幕:Mini的“基因符号”
自2001年宝马重启Mini品牌以来,圆形元素便成为其设计语言的核心。从仪表盘到空调出风口,再到中控屏幕,圆形贯穿始终。这种设计并非偶然——初代Mini诞生于1959年,其紧凑车身和复古风格需要与圆形仪表盘相匹配。而如今的圆形屏幕,更像是品牌对历史的致敬,以及对“小而精”理念的延续。
**技术适配的挑战**
圆形屏幕的争议点在于实用性。传统方形屏幕能更高效地展示导航、影音等横向内容,而Mini的圆形屏幕需通过UI设计优化(如环形菜单、分屏显示)来适配功能。早期用户抱怨“显示面积小”“操作逻辑复杂”,但近年来,Mini通过升级触控交互和简化层级,逐步提升了体验。例如,2023款Mini Cooper的屏幕支持手势控制,且主界面以极简风格呈现,弱化了形状带来的限制。
用户态度:爱的爱死,嫌的嫌死
在社交平台上,关于圆形屏幕的讨论两极分化:
- **支持派**认为,圆形设计是Mini“灵魂所在”,与车型的复古调性高度契合,且差异化设计能提升品牌辨识度;
- **务实派**则指出,软件适配仍是痛点。例如,部分第三方APP无法自动适配圆形界面,导致显示不全或操作不便;
- **行业观点**中,有设计师坦言:“圆形屏幕考验的是车企的软硬件整合能力,若只追求造型而忽视体验,反而会成为累赘。”
一项由汽车媒体发起的投票显示,约43%的消费者“愿意为独特设计买单”,而57%认为“实用优先,形状不重要”。显然,Mini的坚持更像是一场针对特定群体的“精准狙击”。
方形vs圆形:谁代表未来?
目前,主流车企的中控屏普遍追求“更大、更方”,甚至以贯穿式联屏为卖点。这种设计逻辑源于对信息量和交互效率的追求。相比之下,Mini的圆形屏幕更像是对“功能服从于形式”的大胆尝试。
**创新与妥协并存**
Mini并未完全放弃实用性。其最新车型采用“圆形外壳+方形内屏”的折中方案,在保留经典外观的同时,核心显示区域仍为矩形,以兼容大多数应用。这种设计或许揭示了未来的趋势: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,通过形态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。
写在最后:设计的本质是选择
宝马Mini的圆形屏幕,本质上是一场关于“品牌个性与用户需求如何平衡”的实验。它或许无法颠覆行业,但其存在本身已足够有意义——在高度同质化 的汽车市场中,它提醒我们:设计不应只有一种答案。
**争议即价值**。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,Mini的圆形屏幕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汽车美学的讨论。而关于“小众设计能否成为主流”的问题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